1994年被遗弃的女婴,哈佛毕业后回国寻亲

大千世界 172 0

  原标题: 1994年被遗弃的女婴,哈佛毕业后回国寻亲

  从古至今, 弃婴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痼疾。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被遗弃的幼小生命都让人怜悯。

  实际上,远在3000年前的周朝,这个问题就得到重视了。《周礼·大司徒》记载,“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在六种社会福利中,救助弃婴、孤儿的“慈幼”排在首位。

  


  到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设立了养老和育孤合而为一的机构,《通志》记载,梁武帝“置孤独园以恤孤”。宋朝时有了专门的孤儿院,叫慈幼局、举子仓等,无儿女的人家或者好心人可以去那里领养弃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弃婴都有获救的机会,如果被扔在路边、荒郊野外,活命的希望就渺茫了,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如果有好心人发现,给孩子成长的机会,那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

  前两年媒体报道的潘甜甜可能还有人记得,她就是个弃婴中的“幸运儿”。

  女婴被弃,美国人领养

  1992年,扬州茱萸湾公园,有好心人发现了刚出生没多久就被遗弃的女婴潘甜甜,将孩子送到了当地的福利院。潘甜甜身上的一张纸条表明,她出生于当年的1月22日。

  


  潘甜甜幼时

  福利院有个女职工很喜欢潘甜甜,每逢节假日就把她带回家中,家里人也喜欢这个小女孩。他们萌生了领养的念头,但由于特殊原因未能如愿。

  1994年,一位来扬州的美国女士见到了两岁的潘甜甜,提出领养。于是这个可怜的孩子终于有了归宿,被带到了美国,衣食无忧。甜甜的养母是一位语言矫正专家,工作是指导残障儿童学习发音,非常有爱心。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甜甜快乐地成长着,学习也很好。

  2012年,潘甜甜考入了世界顶级学府哈佛大学。毕业后,她有了稳定的工作。

  


  回国寻亲

  潘甜甜从小发现自己与养母的相貌差异巨大,养母也毫不避讳地告诉她,她是被领养的,出生地在大洋彼岸的中国。

  潘甜甜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在福利院那位可亲的阿姨,长大后有了回国寻亲的打算。她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被遗弃,是亲生父母遇到什么苦难了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带着这些萦绕脑海的问题,2018年的感恩节,潘甜甜在养母的支持下回到扬州,开始了寻亲之旅。

  


  潘甜甜

  在儿时的记忆中,潘甜甜除了能想起那个对自己很好的福利院阿姨,还记得在一个有姐姐家里生活过。24年后回到扬州,她很快找到了那个阿姨杨女士一家人,双方都感到惊喜。

  潘甜甜想让杨女士帮忙找她的生身父母,但时隔多年,已是毫无线索。杨女士夫妇说,如果她找不到亲生父母,希望她把我们当作在中国的父母。潘甜甜得知对方当年有意收养她,也很感动,表示杨女士的家就是自己的家。

  虽然潘甜甜寻亲无果,至少见到了杨阿姨一家人,也算不虚此行。

  


  潘甜甜

  引发热议

  潘甜甜回国寻亲被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记者问潘甜甜为什么回来寻亲,她说,自己只想找到生身父母,对他们说,他们的女儿长大了,而且生活得很好,让他们放心。她也想对父母说,感谢他们给予她生命,感谢他们给了她这个生活的机会。

  而国内很多网友认为,当初她被亲生父母遗弃,可能是重男轻女的因素。不管什么原因,既然他们那样做了,潘甜甜也就没必要回来寻亲,更不用感谢他们,养母就是她最亲的人。

  


  潘甜甜和杨女士

  有的网友说,感谢亲生父母也是应该的,如果不是当年被遗弃,她就不一定是哈佛的毕业生了,可能命运就是这么安排的。

  也有网友认为,这些不同的看法和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在美国,领养孩子的家庭非常多,他们的养父母都会支持孩子长大了寻找亲生父母,以此让他们学会感恩和原谅。潘甜甜的养母对她视如己出,给了她足够的关爱和温暖,所以她不记恨被遗弃,而是带着感恩的心拥抱生活。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潘甜甜“在爱中长大,只有遗憾没有怨恨”。

  结语:我们知道,美国家庭热衷于领养孩子。据说这和美国的文化和宗教背景有关。

  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儿童非常多。资料显示,从1992年到2017年,美国民间收养的中国儿童超过8万人。这些孩子长大后,相当一部分人都希望回到中国寻找亲生父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