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扒皮”美国交通部长、美籍华人赵小兰的深度调查报道,暗指她有以权谋私和损害美国利益的嫌疑。
然而,这篇本来不该与咱中国人有啥关系的报道,却因为《纽约时报》奇葩的报道方式,反而给人造成了一种赵小兰似乎在“私通中国”的感觉……
咱先说说《纽约时报》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扒皮”赵小兰的报道吧。
话说在2017年一次出访中国的公务行程之前,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担任交通部长一职的赵小兰,提出要带亲属去中国参加官方会面,并希望美国外交部门给安排。但这一要求却很快引起了美国其他官员的疑惑,认为她这么做不符合“职业操守”。之后,这次行程便被赵小兰取消了,改到了去年4月。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美国国务院里有人怀疑赵小兰是想利用自己的官方身份,为自己在美国航运产业做生意的亲属“行方便”,“以权谋私”。这也是《纽约时报》如今“扒皮”赵小兰的原因。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觉得这篇报道没什么问题。耿直哥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我也完全支持媒体对于官员的监督。
可在读完了这篇报道后,赵小兰到底有没有“以权谋私”耿直哥还不是不清楚——但这已经根本不重要了,因为《纽约时报》这篇报道让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出生在中国台湾省的美籍华人高管,居然在“私通中国”!
图为赵小兰
为啥这么说呢?原来,《纽约时报》虽然在报道中罗列了大量材料介绍赵小兰及其家族和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史,尤其是她和她的家族是如何与中国的政商界精英建立起了密切关系,她的家族企业“美国福茂集团”又从中获得了哪些益处,这些证据却未能展示出赵小兰到底如何“以权谋私”。
比如,虽然《纽约时报》表示赵小兰在2001年时就成为了美国政府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女性部长,担任起小布什政府的劳工部长后,她的家族也凭借这一层光环获得了来自中国政商界的关注,她家族的企业更拿下了很多来自中国的项目和订单。
但《纽约时报》又提到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与中国政府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不仅成为了很早一批成立的投资企业投资中国的外企人士,还得到过邓小平等多位中国前领导人的接见。
截图来自纽约时报的报道
赵家自己也对《纽约时报》表示,他们的家族企业“美国福茂集团”成立于1964年,早在赵小兰出人头地前就已经很有名了,所以是“先有的美国福茂,后有的赵小兰”。
截图来自纽约时报的报道
可虽然这些证据用来证明“以权谋私”够不够不好说,但用来暗示读者赵小兰乃至赵家“私通中国”却已经足够了…。。
这不,《纽约时报》中文网就在下面这篇报道中打出了一个几乎是在“明示”赵小兰“通中”的标题。而在这篇报道中,赵家在中国的业务就是直接成为了她“通中”的一个重要“罪证”。
但这也仅仅是《纽约时报》提供的赵小兰“通中罪证”中的一个!
比如《纽约时报》还在报道中表示,自从赵小兰成为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交通部长后,就不断缩减交通部的预算,导致美国的航运产业举步维艰。
然而紧接着,《纽约时报》立刻提到她的家族企业却对中国的航运事业发展投资和贡献很大。,比如掏钱成立奖学金,资助技能培训等等。
截图来自《纽约时报》的报道
看来,赵家给哈佛大学等美国学府的捐款真是白给了……。
不仅如此,《纽约时报》还在其报道中将完全可以公开查询到、且多次被中国媒体报道过的涉及赵小兰亲属在中国一些企业和机构任职的信息,也进行了“阴谋论”式的加工渲染。
例如在报道赵小兰的妹妹、美国福茂集团的副董事长赵安吉时,《纽约时报》就在介绍赵安吉曾经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担任董事一职时,将这家企业广泛的业务范畴进行了裁剪和扭曲,只宣称这是家给中国“修军舰的国企”。
截图来自《纽约时报》
而尽管赵安吉曾担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董事,和在中国银行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这些信息,也都是网上公开可查和被中国媒体多次报道过,《纽约时报》却在报道这一信息时特意强调“这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很少见”,并强调说这些机构有中国官方背景的。
结果,这似乎又成了赵家“通中”的一个“罪证”。
估计这也是为何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赵安吉会无奈地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她“长了一副华裔面孔”,她也不会被人如此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大做文章了。她还说她在中国那些机构担任的“董事”职务是无足轻重的,她的企业也并没有仅仅关注中国。
截图来自《纽约时报》
最后,也是最滑稽的是,参与撰写这篇报道的前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傅才德,居然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把赵小兰去中国访问时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客机而没有选择美国航空公司的事情也视为了一大“罪证”,还引用美国的法律说政府人员都必须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的客机。
但后来他又尴尬地发现赵小兰乘坐的国航航班其实是与美国航空公司共享代码的。可即便如此,这位记者仍然不依不饶地在追问赵小兰为什么要乘坐共享航代码的客机,而不是美国自己的航班,更宣称中国国航是外国敌对势力的航班。
所以,在这么些个“优秀”的记者面前,赵小兰这个“通中”的“美国叛徒”也只能无处遁形了……(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