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名趣闻
毛泽东有好几个名字,“毛泽东”三个字是其正名。毛泽东这个名字,引起了许多人探究的兴趣。有人认为中国曾称“东方大国”,“泽东”意味着“泽惠东方,光亮中国”。“泽”有润泽之意,“东”指东方大国。
其实,毛泽东这个名字不过是沿袭旧习,按毛氏祖先早就排定的谱牒而取的。《毛氏族谱》定下的子孙名字族牒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比如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就是“恩”字辈,父亲毛贻昌,即是“贻”字辈,毛泽东和兄弟毛泽民、毛泽覃等都是“泽”字辈。毛泽东这个“泽”字早已在毛氏族谱中规定好了,只要韶山毛氏的同一辈人,都要用这个字。不过“泽”与“东”组合在一起确实气魄恢宏,含义深远。
毛泽东在对亲友特别是长辈的信件中,常常使用“泽东”二字,表示谦逊、亲切。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发表过征友启事,落款为“28画生”,这是毛泽东三字的演化,繁体“毛泽东”三字为28画。有人又因此附会出毛泽东一生与“28”这个数字的某些微妙关系,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毛润之”是毛泽东的字,也是他早年常用的名字。1910年毛泽东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里读书时,他在堂长李元甫交给的一份表上填:毛润之,韶山人,17岁。在长沙一师读书时,老师杨昌济经常用“毛润之”称呼他。毛泽东一师同学张昆弟1917年9月16
日的日记中曾写道:“今日星期天,约蔡和森、毛润之、彭则厚作一两小时之旅行……”毛泽东在早期的书信和听课的《讲堂录》中,有时也使用“毛润之”或“润之”的名字。
近几年来,某些书刊将“毛润之”写成“毛咏芝”,经作者考证,毛泽东本人过去没有这样写过,不知其根据是什么?毛泽东曾以“润之”为名发表过《浙江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原载《向导》第179期。
毛泽东还有个“子任”的名字,那是他在湘乡和长沙读书时使用过的。意思足以拯救中华民族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后来,毛泽东用“子任”这个名字发表过多篇文章。
在延安时,毛泽东给分别了10年、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老同学易礼容写信,还特地使用了“杨子任”的名字,后人分析起来,其意深焉!他不仅是为了故人免得因与他这个共产党的领导人物的关系而遭迫害,也表达了以拯救民族为己任的共勉,同时也表达了他和已故妻子杨开慧对他们共同尊敬的师长杨昌济先生无限怀念的深情。
“毛石山”是毛泽东1922年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时所用的化名。他当时为什么要用这个化名,固然是为掩反动当局耳目,但是,如前所述,这一名字明显地是由他的母亲和外婆所取的“石山”一名变化而来的。母亲和外婆给他起这个名字,寄托着她们对他的无限心爱与深情,此时他重用这一名字,何尝又不包含着他对亲人的怀念呢?
毛泽东还有一个“李得胜”
的名字。1947年3月,蒋介石命胡宗南调集20万军队对延安发动重点进攻,毛泽东考虑到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高瞻远瞩,决定诱敌深入根据地,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当时,许多人对主动放弃延安想不通,毛泽东说,现在我们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暂时离开延安,是为了保存力量,将来解放延安,解放全中国。
离开延安,可以得到延安,死守延安,就会失去延安,离开就会得胜,叫“离得胜”。后来,为了保密的需要,中央领导同志都用化名,毛泽东干脆把自己的名字叫“李得胜”。
1927年7月至10月,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到福建西部农村养病,曾化名“杨引之”,这个名字寄托着他对久别远方的爱妻杨开慧的思念之情。
(《名仕起名阁》摘自《红色旅游》)
标签: 今日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