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满清十二帝没人比雍正更勤政,但雍正却是十二帝中口碑最差的一个,分析起来原因大致如下:
一、文字狱;据统计雍正在位期间共发生了二十余起文字狱,其中最著名的有两起,一起是吕留良案,另外一起是因写"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清翰林徐骏一案。每次文字狱的掀起都意味着有成百上千人头落地,而且这些人多是当时略有名气的文人,这在文人阶层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又怎么指望文人对他有正面的传颂呢。
二、整治吏治;雍正嫉恶如仇,执法严苛,惩治贪官污吏毫不留情,登基前就被称为冷面王,不少官僚大族被他抄家,后人称之为抄家皇帝;他澄清吏治,一生勤政,毫不松懈. 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创建军机,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火耗归公,废除贱籍,藏权收复,打击分裂,巩固疆域”,如此种种,虽然让大清吏治清明,国库增加,但却触碰到了王公大臣,甚至整个官场的利益,官员都对他暗恨不已。
三、为己正名方法错误;曾静在给岳钟琪的信中历数雍正“谋父弑兄、屠弟诛忠、贪财淫色、好杀酗酒”等十大罪状,案发后雍正帝针对信中所述的“十大罪状”,逐一亲自反驳,写成“上谕”。连同曾静的供状,编辑成《大义觉迷录》,大肆刊印,广发民间,雍正的意图很明显,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挽回自己的声誉,收复民心。但雍正忽略了老百姓们的猎奇心态。老百姓才不会管你谁对谁错,他们关心的是《大义觉迷录》里面记载的宫廷争斗、权术阴谋、尔虞我诈、后宫秘闻。因此,《大义觉迷录》大受欢迎,长时间成为了茶坊酒肆、街口集市上众人的谈资。明白内幕的人添油加醋,不明真相的人以讹传讹,以至于弄巧成拙,越描越黑。
四、反满兴汉的需要:19世纪晚期至1920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近代民族主义在否定清朝中逐渐兴起,它将清末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归因于满洲人的统治,认为只有彻底铲除满洲人(即革命)才能解决危机,因此大量关于清代的负面评价与谣言得以个泛流传,而雍正就成了为黑而黑的典型,这种思想直到八十年代后才得以还渐的正。
基本就这些吧,别的想不起来了,先就这样吧!
标签: 野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