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质疑鹬蚌相争 要给批评精神和怀疑态度点个赞

大千世界 337 0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学生质疑鹬蚌相争 要给批评精神和怀疑态度点个赞-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这则鹬蚌相争的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许多人耳熟能详。不过,最近有个小学生提出了疑问,“蚌的肉被鸟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嘴反夹住了,那么,它们怎么开口说话的?”

  必须承认,寓言故事为了喻事明理,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这本身即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倘要严格较真的话,鹬和蚌并不会说人话,大灰狼也不会扮作狼外婆,龟和兔怎么可能去赛跑?我们理解寓言,必须浸入情境,而不能认死理、钻牛角尖。

  寓言表达手法没问题,不代表讲述逻辑能自洽。鹬蚌相争的比喻精妙,我们大可不必太较真。但在鹬蚌相争以前,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课文故事,为了讲道理而不顾逻辑。

  如课文《羿射九日》讲到,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江河里的水都被蒸干了”,然后又写到,为了帮助人们摆脱苦海,神射手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同样,童话故事《灰姑娘》写到,过了12点魔法都会消失,一切归回原状,但是惟独水晶鞋被保留下来。

  像这样一些bug,就不能简单用寓言的“筐”给盖住,而应该大胆承认错误。如针对《羿射九日》,教材编写组表示会认真研究,进行适当修改,在我看来,这就是个不错的态度。

  更进一步,我们要如何生产出更权威的课文?很简单,好的文章应该能开启学生大脑、打动学生心灵,面对学生质疑时正向回应、及时纠偏。寓言是给孩子读的,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亲,应该回归童年去解读学生,为他们创设适宜身心发展的阅读环境。

  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案例中,问题不是成人主动发现的,而是小学生挑出的。正是这种对比,让我们看到他们身上有某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今天我们自己也要想一想,何以自己发现不了?是对经典习惯了盲目崇信,还是养成了某种表达套路,抑或被生活顿挫了敏锐热情?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我们固然追求知识,但更追求独立求索的态度,不盲信权威的精神。一些小学生挑出课文的错误,不管是否成立,他们的批评精神和怀疑态度都值得点个赞!


标签: 学生 质疑 批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