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在一处废品收购站里,意外发现了两门清朝康熙年间制造的红衣大炮,并成功归藏莒州博物馆。
据悉,最初是莒县交通运输局驻阎庄街道阎庄村第一书记井庆勋,无意间在一废品收购站前发现了村民徐善河新收购的两门古代大炮,上有字“红衣大炮清康熙八年制”。
爱好文物收藏研究的盛桂熙鉴别后认为不像是假的,立即上报给了莒县文化和旅游局二级主任科员于文国、莒县莒国古城管理服务中心(莒州博物馆、莒文化研究院)学术研究交流部部长刘云涛。
几人经过现场鉴定,确认是真品,随后做通了收废品的村民徐善河的工作,将大炮送入莒州博物馆。
据了解,红衣大炮也称红夷大炮,原型是16世纪欧洲人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被仿制。
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并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提高了稳定性,降低了炸膛的几率。
由于“夷”字犯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
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任用比利时人南怀仁,设计了多种大炮,包括轻型大炮“神威将军”,中型大炮“神功将军”,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将军”。
这次发现的两门红衣大炮,就属于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