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2平米“茅草屋”卖出84万元高价 谁来缓解学区房背后的教育焦虑?

大千世界 264 0

  央广网青岛6月30日消息(记者肖源 王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篇题为“青岛一房子12平米卖了84万”的报道引发网友热议。这篇报道的配图中显示,这座房子非常破旧,甚至被网友调侃为“茅草屋”。这种青岛人戏称为“老破小”的房子,为何能卖出如此高的价格?

  对于记者的询问,该房屋的中介经纪人齐女士表示,这个价格不稀奇:“我们经常卖这样的房子,没有什么特殊的。”

  齐女士说,这所房子所在的片区是青岛市有名的学区房片区,全市名牌小学云集,对应的也多是有名的初中。虽然单价看起来很高,但面积小、总价低,又能落户的小房子,就成了抢手货。“在老城区,这种学区房状况非常多,很多都是解放前的房子,是有正规的房产证的。”

  齐女士介绍,该片区每年都会在年后迎来一个成交高峰期,学区房的功能性非常明显。“学区房在每年过完年这一段时间都是高峰期,开学以后会慢慢淡一些,每年的市场都是差不多的。”

  据了解,类似这种高单价的房子,在青岛市老城区还有不少。记者在多家房屋中介网站查询发现,该片区面积在20平米左右的房源,大多报价都超过了90万。居住在附近的市民曹先生告诉记者,选择购买这种房子的人,看中的是房子背后的学位。“我们青岛人称它为‘老破小’——又老又破又小。大家看中的并不是它能不能住,而是能不能上学。这样的房子买来也没有人去居住,大家一般还要在附近租一个好一点的房子。”曹先生说。

  曹先生表示,虽然青岛市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抑制学区房炒作,但是对买家来说,孩子入学后再把房子卖掉,不会亏本,这也是全国各地类似学区房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不仅是青岛,这些年在一些大城市,屡屡有每平方米数万甚至十几万、二十几万单价的学区房刺激着老百姓的神经。

  就在本月,一则与深圳房产价格有关的消息引发关注:仅一条马路之隔的两个小区,因各自所属的学区不同,同等户型面积的房源,单价差高达8万元。5月底,北京一所小学发布了2020年新生登记入学通告,登记入学范围新增了两栋楼,随即,这两栋楼在房产交易中介平台上的报价暴涨,其中一套房源涨了700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究其本质,学区房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概念。学区房“高烧”不退,与教育均衡的实现状况直接相关,也与我们目前的教育评价标准有关。“我们的教育评价,现在主要还是依据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特别是在高考这个环节。这样就使得很多家长非常在意自己孩子能不能进入一个考高分的学校,事实上就扭曲了教育评价,就使得学区房在教育评价上有了根基。如果这个根基不除,学区房也很难消除。”

  有人认为,学区房的本质,是有钱就能买到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对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来说不公平。也有人认为,学区房比起当年入学交赞助费的形式要公平很多,至少相对公开透明。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学区房在义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储朝晖表示:“学区房是一个个体被迫无奈的选择,但这个选择是不是就更公平呢?从逻辑上来讲的话,很难讲得通。因为一个区域内的学区房的教育资源,它的学额是有限的,如果是用购买学区房的方式来获得,最终就使得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孩子应该享受的教育资源被学区房挤压。这样一来,又构成新的不公平。”

  “学区房要‘凉’了”,这样的说法,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来,但是显然,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学区房降温的明确信号。储朝晖认为,学区房的“凉”还是“热”,简单来说,取决于一点:在老百姓眼里,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否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如果当地的教育真正实现了均衡,学区房就没有它的价值了,自然会‘凉’下来;如果当地的教育没有实现均衡,甚至还有别的方式让一些有社会资源家庭的孩子进入他们认为的好学校,那么学区房就依然还会‘热’下去。所以我觉得,教育均衡才是根本。但同时,要解决学区房问题,也需要教育管理、教育评价各方面的配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