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军)马场:中国版图中的一块特殊领地(转载)

大千世界 128 0

  山丹(军)马场:中国版图中的一块特殊领地

  前言

  今日看到一篇关于山丹军马场的文章,文章所谈的问题,让我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怀着对这片土地无限的眷恋,无奈,期盼,我加入了我喜欢的音乐--英雄的黎明......  

  你可能不知道,目前拥有面积2192平方公里,地处甘,青交界处的山丹(军)马场,不属于中国版图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政府的行政区域之内。这是一处很难定性的版图。如果要定性的话,我认为,这是一处中国法律不入之地,是中国领土中的一个“诸候国”,是一些特殊的部门利益集团(不包括马场的广大普通职工)的一处“私家庄园”,“皇家领地”。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公民包括当地及毗邻县域农牧民都有兴趣追问这个问题,大部分国人只知道这里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马场,是影视拍摄和画家、摄影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风光胜地,是先后拍摄了《牧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日光峡谷》等二十多部影视剧的地方,是著名画家何海霞、魏紫熙,摄影家陈宝生、袁学军等来此写生创作的地方......

  现在的山丹马场的“主人”—— 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在山丹马场的总体规划设计招商草案(前言)中,将山丹马场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二十一世纪之初,大陆政治经济在与日闪变的态式中,座落在中国西部河西走廊中部 皑皑祁连山和巍巍焉支山环抱一片碧绿丰茂的草原,这是一片广褒神秘的热土。你难以置信,西部开发的大潮如此迅猛地冲击着这片沉寂多年的黄土地,开放搞活的步伐如此神速地改变了这块曾因体制不同而隐藏多年的塞上明珠的历史。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昔日汉代将军霍去病屯兵养马的地方,曾使开拓西域的文明之路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话。出兰州,过黄河,祁连北望,绿洲千里,水清草茂,渠路林田纵横交错之间,世界最大的马场——山丹马场,犹如一颗光彩熠熠的塞上明珠,镶嵌在河西大地上。山丹马场地跨甘青两省的山丹、民乐、永昌、肃南、祁连、门源六县,总面积2192平方公里,距甘肃省城兰州不足450公里。拥有天燃草场适于冬春使用,大量的农田 秆也为牲畜冬春补饲提供了物质条件。现有耕地40.1万亩,农区海拔2400---3100米,年平均气温0.2℃ 夏季特殊的冷凉气候及昼夜温差,为种植粮油作物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南部阴湿地区,特别适宜种植油菜、青稞、大麦。......

  但是,关于山丹马场的一个最重要的事实被人们无意或有意地遮蔽了——那就山丹马场是甘肃省河西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是甘肃省石羊河流域(西大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山丹马场从何而来?其权属如何定位?现在山丹马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与毗邻各县域的关系如何?不妨从历史的角度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山丹马场历史悠久,史志典故多有记载。《资治通鉴·汉记十一》载:“(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过焉支山千佘里”。驱逐匈奴后,汉朝即在汉阳大草滩(即今大马营草原)屯兵养马。自魏晋至隋唐,大马营草原一直是很重要的牧马场所。也是历代真正的皇家牧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山丹军马场。从此,山丹军马场一直由部队管理,我军的大部分战马便从这里开始牧养。山丹马场所处的大马营滩平均海拔在2500—3100米之内,是历史上著名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天然优良牧场。这里生产的优质的“山丹马”驰名中外。  

  1952年在西北军政委员会的主持下,重新调整了军马场与近邻门源、永昌、山丹、民乐等县的地界之后,达成协议,简称“五二年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  

  “无论军牧、民牧地区,今后一律禁止开荒”。同时还规定:“军牧场头坝管理站除种植自食蔬菜以外,不得种植其它作物。” 

  但是,后来,因专供军队使用的军马需求减少,加之职工、家属的增加,为了获取眼前效益,马场开始大量开垦草原,特别是位于永昌境内的马场一场、四场,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不顾生态平衡,只考虑眼前利益,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大量开垦天然草原种植粮油作物。  

  在这种情势下,随着我军军事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原山丹军马场也失去了为部队提供军马的历史使命,其称谓由“山丹军马场”变为了“山丹马场”。   

  位于西大河上游马场界内的全部森林面积历来由永昌县西大河林场管理,到1964年,为了照顾军马场的发展,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西大河林区经营的上游林区划给山丹马场接管,在省林业局的主持下,组织成立了移交工作组,按照1958年林业部三大队调查规划的施业区,逐沟逐坡逐梁逐个林班进行现场移交,产生了祁连山林业局,山丹军马场《关于永昌西大河林场部分林区交接情况的联合报告》和《关于永昌西大河林场部分林区的交接书》。自这些林区移交后,马场在保护管理水源涵养林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近年来,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权属定位不明,受企业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之马场常驻人口的急剧膨胀,马场毁草垦荒、探矿采矿的现象日益严重,马场的生态系统显得越来越不堪重负。作为河西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的山丹马场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2001年9月10日,山丹军马场由兰州军区整体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更名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明确马场与各邻县的场界不变。总场成为一家所谓的中央在甘企业,目前总场下辖4个农牧企业、10个工商矿企业、8个社区、4个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7878人,是一个集农工商贸林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

  至此,山丹马场便成为一个既不属于军队管理,也不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的一块中华人民共和法律不入之地,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执法的盲区。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五二年协议”的宗旨完全背弃。草原大面积地被开垦种植,各种蔬菜大棚随处可见,煤矿和砖瓦厂也全面投入生产。......

  去年通过的《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7月27日通过,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三条即“流域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垦荒地。流域上游海拔2600米以上地区要退耕还林还草,流域沙漠沿线5—10公里区域内要采取退耕、搬迁、封育等措施恢复生态”的执法落实面临极为尴尬的局面。

  在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的介入下,山丹马场目前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焦点。“目前企业所有权归中牧公司所有,由山丹军马场自主经营,地方政府拥有资源的所有权。过去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军马场,矿产资源被张掖市获得,水力资源被金昌市获得,森林资源归永昌所有,马场拥有大部分的草场与农田”在这种权属不明的背景之下,各种短期的经济开发行为已极速膨胀,乱伐林木、毁草垦荒、探矿采矿、超载放牧的现象有增无减。山丹(军)马场——这片昔日美丽的大草原既将面临灭顶之灾!其导致的生态灾难已不断涌现——毗邻县市的水资源全面告急,争夺水资源的战争已箭在弦上!山丹马场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是难得的本土学术资源!从法学视角切入对这一个案的深度解读,肯定会获得一种智识上的愉悦!期望有志者共同参与研究和讨论!我们会用更多的详细资料和图像资料去完善这篇文章,请待续。 

标签: 中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