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大千世界 237 0

  

俯瞰秦始皇陵。本刊资料图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出世即巅峰的兵马俑,

  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象征和名片。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发现“瓦盆爷”

  1974年3月下旬,在距秦始皇帝陵1500米的临潼西杨村,当地村民在抗旱打井时,忽然挖出了和真人大小相仿,形象逼真的陶俑,还发现了砖铺地面、铜弩机、铜箭头等。对于这些样式古怪、叫不出名字的“瓦片”,大家不知所措,后来给它们起名“瓦盆爷”。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彩色兵马俑。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

  伴随着考古人的脚步,深埋于地下的文物露出真容;伴随着考古人的文字解读,一段段尘封的古代历史展现在世人眼前。

  兵马俑横空出世

  1974年7月,经过国家文物部门有组织的勘探和发掘,竟然发现了一个一万四千多平方米以战车和步兵相间排列,约有六千多个兵马俑的一号兵马俑坑。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一号兵马俑坑的兵阵,是秦始皇当年横扫六合的百万雄师的艺术再现。摄影 曾湘敏/人民画报

  随后,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的广大地区又做了较详细的探查,1976年,在原来一号俑坑附近,又先后发现和试掘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尚未挖掘的二号兵马俑坑。摄影 曾湘敏/人民画报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也是三个俑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三号兵马俑坑内,武士们环壁相向而立,威武雄壮的军阵呈警卫队分列。本刊资料图

  三号兵马俑坑形制特殊,在结构上很像两千多年前官邸的模型,有门道、走廊、车马房、庁堂和住室。从内部布局看,三号俑坑是统帅兵马的指挥部。

  整体来看,三个俑坑呈品字形排列,构成一个面积二万多平方米约有八千个陶俑兵马、车步骑混合编组,部伍严整,排列有序,气势宏伟的军阵体系。

  此外,考古人员在1996年第二次挖掘时发现了四号俑坑,里面空空如也,但已经开具形制,有的专家认为是因为当时陈胜吴广燃起抗秦烽火,所以这个坑匆匆填埋没有放置,也有专家认为四号坑本来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取土而已。

  秦始皇的“地下”军团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秦始皇陵及随葬坑位置示意图。本刊资料图

  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据考证分析,秦始皇陵是一幅理想的宫城图,所有地下建筑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果说皇陵内城象征着宫城的话,那么从兵马俑坑所处位置,以及陶俑的姿势动态来看,这支队伍可能是象征驻在京城外的宿卫军。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一号兵马俑坑。本刊资料图

  一号兵马俑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8张图片-大千世界


  △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摄影 张长江/人民画报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用来组成严整阵容的兵马俑,服饰装备都是严格按照等级、兵种而定制的。根据陶俑的装束、神态、发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将军俑,武士俑,车士俑等。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9张图片-大千世界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武士俑兵种繁多、等级分明、阵容整齐,体现了秦朝军队的严谨编制和强大武力。摄影 黄韬鹏/人民画报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0张图片-大千世界


  △跪射俑(二号俑坑出土)这种手拿弓跪射姿态的陶俑,是兵马俑中的精华,是重装兵中的一种,位于军阵的中心,与立射姿态相比射击目标小,不容易被敌方射中,是防守的理想姿势。摄影 黄韬鹏/人民画报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1张图片-大千世界


  △立射俑,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摄影 黄韬鹏/人民画报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2张图片-大千世界


  △骑兵俑和鞍马俑。摄影 黄韬鹏/人民画报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3张图片-大千世界


  △驭手俑。驭手俑头上都戴冠,身穿齐膝长襦,外披铠甲,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摄影 黄韬鹏/人民画报

  在兵马俑身边的淤土里,还发现了大量当时的实战兵器和其它遗物。有带锋槽的箭头,有刻着铭文的戈,有的剑虽经2000多年,至今依然发光不锈,锋利如初。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4张图片-大千世界


  △保存完好的弩箭。摄影 黄韬鹏/人民画报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5张图片-大千世界


  △铜弩机与箭镞。弩是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镞的一种远射兵器,弩机是弩的主要机件,箭镞是配合弩使用的兵器。摄影 黄韬鹏/人民画报

  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

  秦始皇陵出土的大量兵马俑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显示了秦代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聪明才智。所有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大小比例相仿,形象生动、细节精巧。特别是俑头的塑造维妙维肖,通过肌肉纹理和眉、眼、口、鼻的细致处理,展现了陶俑非常丰富的表情和性格,他们或虎背熊腰,或浓眉大眼,或面含微笑,或神情拘谨,可谓千人千面,无一雷同。从装扮可以看出人物的地域分布,额头上的皱纹反映出年龄,表情代表着某种语言……这些都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百姓的生活情景。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6张图片-大千世界


  △形象生动的武士俑头像。本刊资料图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7张图片-大千世界


  △陶马头像。本刊资料图

  据专家们研究,这些陶俑、陶马,原来都有着漂亮的彩绘。但由于后来的火烧、浸泡、氧化等原因,大多已剥落或变色,现仅存部分残片,经化学分析,多为矿物质颜料。有红、绿、兰、紫、褐、黄、黑、白等多种颜色。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8张图片-大千世界


  △秦青铜长剑,是青铜诸多兵器中最让人着迷的,它如柳叶状的剑身,细、长、尖,其长度均在80至95厘米。本刊资料图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19张图片-大千世界


  △秦始皇陵出土的二号铜车马。本刊资料图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并将其完美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体最为庞大的古代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该国宝经过文物保护修复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历时8年才完成修复。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20张图片-大千世界


  △考古工作者在修复陶俑。为了保护文物,考古人员都是一点一点发掘。因为氧化发生速度很快,所以出土局部就立刻涂抹相关保护药液,而药液反应生成保护膜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挖掘整理的进度都很慢。摄影 黄韬鹏/人民画报

  

出世即巅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第21张图片-大千世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本刊资料图

  漫漫岁月里,兵马俑经历过种种不为人知的过往,又与一次次的灭顶之灾擦肩而过,终于在这个时代逐渐露出真面目。1979年10月1日,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以来,参观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发掘,弥补了这个断裂文明的缺失。对于研究封建帝王的埋葬制度,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雕塑艺术,青铜铸造技术等方面特别珍贵。

  1987年12月,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秦始皇陵,

  被赋予了无限的神秘感。

  而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的主要组成部分,

  更是承载了众多的秘密与想象。


标签: 未解之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