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965年周总理接完一个神秘电话后,一支部队消失17年,发生了什么
2010年4月,一个令人十分激动的消息传来——位于重庆涪陵区的816洞体工程部分对外开放,欢迎大家参观。据了解,816洞体工程是我国第二个核工业基地,由周总理亲自批准建设,是“世界第一人工洞体”。
816洞体工程的问世,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1965年10月,正在认真工作的周总理接到一个神秘电话。接完电话后,总理神色凝重,神情中多了几丝担忧,随后他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办公室。再后来,一支部队神秘消失17年,一座小镇从地图上消失。几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他们跟816洞体工程又是什么关系?
周总理
强国必先强军,而一支战斗力足够强的部队,除了要求将士们拥有过硬的军事素质之外,离不开先进的军事武器作支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作战武器不如日寇,是靠战术和人数优势才将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战争末期,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使得战争形式进入新阶段。
从那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发核武器,苏联、英国等国家先后研发出了核武器。没有原子弹等核武器护国的新中国,一度遭遇来自苏美等国家的核威胁。1958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终结中苏两国盟友关系。此后,苏联在包括中国新疆附近在内的中苏边界集结重兵,甚至出动1000多架战机、几百辆装甲车和坦克以及舰艇,不断在两国边境挑事,打伤我国边民和边防战士。
1964年8月初,美国海军驱逐舰“马克多斯号”在北部湾袭击了越南北方的海军鱼雷舰,双方在海上发生激战,“北部湾事件”爆发。战火一路烧到了我国南部地区,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领土安全。毛主席在会议上表示:我国的经济命脉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这不利于备战,因此各省都要建立战略后方。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我国非常不利,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加强战略,准备打仗”主张。同时,相关单位要加快研究原子弹的步伐,还要扩大核武器研发规模。
两个月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也有了核武器,但这数量远远不够。美国和苏联大搞军备竞赛,两国拥有数万枚核武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必须加大加快发展核力量。1965年10月,周总理接了一个神秘电话,至于打电话的人是谁,那人在电话里说了什么,总理见了谁,到后来人们才知道打电话的是毛主席。之后,两人秘密谈话了很久。他们谈话的内容,只有两人知道,一直是一个谜。
不过,唯一能知道的是周总理见了主席后不久,就决定要成立新中国第二个核工业基地。那么,基地该建在哪里,既适合研发核武器,又能躲过其他人的视线?总理和相关人员思考良久,加上到各地考察、论证,最终决定将核工业基地建在西南大后方——位于重庆涪陵的白涛镇。此后,为了保密,白涛镇一度消失在中国地图上。
涪陵位于重庆中部、三峡库区腹地,乌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区。逆着乌江向上,能到达湘渝边界、黔东和黔北,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而白涛镇在涪陵东南部,乌江下游河谷的丘陵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势呈东高西低。西南地区本来就地处偏远,加上该镇隐蔽效果好,又有丰富的水资源等,非常适合修建核原料工厂。
核工厂地址选好了,又让谁去修建呢?这时,专门负责原子弹试验场、导弹综合试验靶工程建设的特种工程指挥部7169部队,有了用武之地。该部队是以志愿军19兵团机关、志愿军后勤部和工程指挥部为基础而建成的,下辖汽车第366团、37团,工程兵第53师、54师,铁道兵第10师等。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总共有10万人。
1966年,周总理批准建设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为其取名“816军工洞”,主要提供制造原子弹所需要的核原料、建设原子能反应堆、处理核燃料废料。由于事关重大,该项工程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第54师3个团的将士们在师长姚家俊等领导的率领下,于1967年2月来到白涛镇,开始修建816军工洞,负责挖掘洞体任务。之后的17年,54师的将士们没有迈出过白涛镇一步。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根本没有大型机械可使用,主要靠人工挖掘。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战士们,用他们的双手硬生生完成了上级分派的任务。816军工洞是从3号洞开始的,洞口的横幅上,写着“保卫祖国,献身国防,备战、备荒为人民”10多个大字。战士们怀着满腔热血以及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开始了十分艰辛的挖掘工作。
白涛镇地质结构复杂,而军工洞要求很深。54师的战士们头戴安全帽,面带防尘罩,身穿防水衣和工作服,脚踩高筒水靴,手里拿着重达100多斤从日本购买的凿岩机打炮眼。进洞后,战士们的身体被岩石紧紧包围,施工困难,还有可能遇到塌方,可想而知他们作业有多艰难和凶险。没有通道,战士们便用铁锹一下一下地铲,愣是在深山老林中铲出了一条又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
54师的战士们四班倒,没日没夜地工作,只为了早日让军工洞投入使用。原本僻静的小镇,突然间多了几万人,粮食等物品供应不上。当时处于特殊时期,全国经济都很困难,国家也没有多余的物资能调配到白涛镇。所以,战士们除了要挖掘洞体,还得抽出部分兵力开荒种田,自己种蔬菜和粮食。
指挥员和战士们一起住在工棚里,吃的是粗粮野菜。虽然过得很艰辛,但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后悔。在战士们看来,能为国家、人民做点儿事,吃苦受累又算得了什么。54师的将士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人“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死”的优良作风。即使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六七块钱,可战士们依然很开心,为自己能参与如此重要的工程而感到自豪。他们秉持着“与帝国主义争时间的、抢速度”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工作着。
施工过程中,大量粉尘进入人体,长时间泡在水里、雨里,使得很多指挥员和战士们不幸患上了矽肺、关节炎等职业病。54师的绝大部分将士身上,都有伤,有的落下终身残疾,有的甚至壮烈牺牲在白涛镇这个无名小镇。据了解,在修建816军工洞的过程中,共有100多名战士永远的长眠于山间,被安葬在距离3号洞3公里处的“一碗水”烈士陵园,无法魂归故里。
1970年,54师原本留在越南帮助当地人民抗击美军的一个团,以及留在酒泉基地的团全部来到白涛镇,参与816军工洞的建设。紧接着,从全国各地征调过来负责建厂房、架桥铺路等工作人才和民工,总计数万人投入紧张的施工中。
在各界的努力和配合下,到1984年时,国家投入了7.4亿元人民币,工程已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五的安装工程、百分之八十五的建筑工程。但因为我国与苏联、美国等国家的关系有所好转,我国所面临的核威胁减小,因此国家调整战略,决定停建816工程,54师的将士们才彻底离开白涛镇。再后来,816工程中极小的一部分洞体被我国核工业一化工总厂利用。
816军工洞主要分为洞室、支洞、导洞、隧道、反应大厅、中央控制室等,占地面积高达45.2公顷,洞内面积为10.4万平方米,为全球第一人工洞体。洞体内厂房深度约400米,顶部覆盖层最厚的为200米,核心厂房覆盖层的平均厚度超过了150米。其中,最大的洞室高近80米。很难想象,这些都是靠人力一点一点挖出来的。
而816洞体不仅能经得住高达8级的地震破坏,还能预防1000磅炸弹、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的直接冲击。由此可见,该洞体有多隐蔽以及厉害。如果真的投入使用,会为我国创造多少军事价值。
816军工洞一直很神秘,直到2002年4月8日,国防科工委才同意解密它,到2010年4月对外开放部分区域,将其发展为旅游项目。
时隔多年,那些仍然在世的老兵重新回到白涛镇,看见816军工洞,心里有很多感慨。他们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年上级下了死命令,一辈子不能告诉其他人自己那10多年在哪里、做了什么,也不能告诉别人战友牺牲的真相,参与建设816工程一事,要永远埋藏在心中,最终跟着自己埋葬在泥土中。
时过境迁,当这段历史45年后再次被披露在世人面前时,老兵们看着816军工洞遗址以及战友的墓碑,终于能放声痛哭,怀念逝去的青春以及长眠于此的战友。他们终于能告诉别人战友为何会牺牲,是为了祖国和人民!同时,他们也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如今看到国家日渐繁荣昌盛,老兵们很欣慰,也十分自豪。
正是因为有无数人的无私付出与奉献,原子弹、氢弹、东风系列导弹、航母和潜艇等重要军事武器才先后研制成功,成为护国的“王牌”武器。谨以此文,向毛主席、周总理等伟人,以及背后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人员致敬!没有他们的舍小家为大家,就没有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历史不应该被忘记,而那些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更不应该被遗忘!
标签: 历史趣闻